骨质疏松症是什么?如何预防和治疗?
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,但其实从30岁开始,我们的骨量就在悄悄流失。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变脆、容易骨折的疾病,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很多人都是骨折后才发现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无声"。
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表现
如果你发高变矮了、经常腰背疼痛、或者稍微磕碰就骨折,这些都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信号。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,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。
还有些不太为人知的症状:牙齿松动、指甲变脆、走路姿势改变等。如果家人有骨质疏松病史,那更要提高警惕。
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?
除了老年人外,以下人群风险较高: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、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、长期卧床者、过度节食的女性、吸烟酗酒者、缺乏运动的人。如果你符合这些情况,建议35岁后就要开始关注骨骼健康。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补钙不是重点,维生素D同样关键,它能帮助钙质吸收。每天晒15分钟太阳,身体就能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。饮食上要奶制品、豆制品、深绿色蔬菜的摄入。
运动也很重要,特别是负重运动如快走、跳舞、爬楼梯等,这些运动能给骨骼适当压力,刺激骨细胞生长。游泳虽然对关节好,但对预防骨质疏松一般。
确诊骨质疏松要做哪些检查?
目前的检查是骨密度检测,这个检查,就像拍X光一样简单。医生还会通过检查了解钙磷代谢情况。如果已经出现骨折,可能还需要做CT或MRI检查骨折程度。
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
治疗骨质疏松不是单纯补钙这么简单。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抑制骨流失药物或促进骨形成药物。现在常用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、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,需要定期复查调整用药。
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,可能需要手术固定。治疗也很关键,要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,避免肌肉萎缩和再次骨折。
关于补钙的常见误区
很多人以为补钙越多越好,其实过量补钙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。普通人每天1000-1200mg钙就足够,好通过食物摄取。钙片好分次服用,每次不超过500mg,这样吸收更好。补钙时记得多喝水,避免便秘。
还有一点很重要:喝骨头汤补钙很有限,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,脂肪倒是不少。想补钙不如喝杯牛奶或吃块豆腐。
给年轻人的建议
骨质疏松预防要从年轻时做起。18-25岁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期,这个阶段要多运动、注意营养,为骨骼"存钱"。就像存养老金一样,年轻时存的骨量越多,老了就越不容易出现骨质疏松。
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不吃主食、不喝牛奶,这种习惯对骨骼伤害。也要讲究科学方法,不能以牺牲骨骼健康为代价。
总结
骨质疏松症虽然常见,但可防可控。关键是要提前重视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如果已经确诊也不要恐慌,现代医学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。重要的是听从医生的建议,不要轻信各种偏方。
看完这篇文章,不妨站起来,给骨骼一些良性刺激。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是对骨骼好的呵护。


